中国和俄罗斯宣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率领中国军人代表团于五月参加莫斯科红场的二战胜利七十周年阅兵式。而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将出席中国 九月在北京举行的二战和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活动。中国为什么选择和俄罗斯,而不是二战时的最大盟友美国,共同庆祝二战胜利七十周年?栗战书作为高级党务官员访问俄罗斯,有何特殊含义?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去世,中国官方对他的成就做出极高的评价,并将派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其国葬。李光耀作为亚洲最有声望的政治家之一,和中国有着亲密但又复杂的关系。李光耀和中国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为何中国政府对他的评价如此之高?
今天VOA卫视第二小时播出《焦点对话》节目。今天讨论的话题有:1) 李光耀与中国,一言难尽的纠结 2) 纪念二战,中俄互相站台为哪般?参加讨论的四位嘉宾是:世界日报副总编魏碧洲;中国民间学人王康;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博士,转型问题学者程晓农;政论作家、时事分析人士陈破空。
今天VOA卫视第二小时播出《焦点对话》节目。今天讨论的话题有:1) 王岐山访美,能否追回令完成? 2) 李光耀病危,新加坡模式再起争议。参加讨论的四位嘉宾是:美国智库“加图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经济学者夏业良先生;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博士,转型问题学者程晓农先生;政论作家、时事分析人士陈破空先生;以及人权组织“中国人权”高级研究员,经济学者何清涟女士。
这几天,外媒纷纷报道有中国“反腐沙皇”之称的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准备访问美国。报道说,王岐山访美,是要推动追缉贪官的 “海外猎狐”行动,尤其希望在引渡贪官方面取得进展。不少分析人士更认为,王岐山访美,还有一个要紧的使命是争取美方配合,让藏匿美国的令计划的弟弟令完成回国。作为几任政府的大内总管,令计划及其家族可能掌握中共哪些致命的机密?王岐山访美,需要和美国达成什么样的共识,才能断绝海外贪官的后路? 参加讨论的四位嘉宾是:美国智库“加图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经济学者夏业良;人权组织“中国人权”高级研究员,经济学者何清涟;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博士,转型问题学者程晓农;政论作家、时事分析人士陈破空。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最近病危,引发世界媒体对李光耀的政治遗产及其“新加坡模式”的讨论。李光耀被誉为“新加坡国父”,他担任新加坡总理长达三十多年,任内创造经济奇迹,使新加坡从一个缺乏资源毫无实力的小国,发展为世界上经济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他开创了将开放经济和威权政治结合的“新加坡模式”,并提倡“亚洲价值观”,在亚洲和世界都具有极高的声望和影响力,但其压制异见和一党独大等特色也引起相当争议。李光耀最大的成就和局限在哪里?为什么历任中国领导人都对“新加坡模式”推崇备至?这个模式是否适用于中国?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最近病危,引发世界媒体对李光耀的政治遗产及其“新加坡模式”的讨论。李光耀最大的成就和局限在哪里?为什么历任中国领导人都对“新加坡模式”推崇备至?这个模式是否适用于中国?
这几天,外媒纷纷报道有中国“反腐沙皇”之称的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准备访问美国。作为几任政府的大内总管,令计划及其家族可能掌握中共哪些致命的机密?王岐山访美,需要和美国达成什么样的共识,才能断绝海外贪官的后路?
今天VOA卫视第二小时播出《焦点对话》节目。今天讨论的话题有:1) 两会风声鹤唳,中共“进入残局”?2) 狼图腾票房惊人,热捧与争议;参加讨论的四位嘉宾是:中天新闻华盛顿特派员臧国华;人权组织“公民力量”创办人杨建利;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博士,转型问题学者程晓农;政论作家、时事分析人士陈破空先生。
春节期间,中国电影市场传统上被所谓“贺岁”喜剧片和动作大片所统治。但是今年,一部颇有争议的电影却席卷票房,撼动了许多中国人的心灵。它就是“狼图腾”。这部电影涉及环境和民族关系等许多敏感话题,原书作者曾因参与1989年天安门民主运动而入狱,导演则是曾经在中国遭禁的外国导演,其成功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狼图腾”凭什么引起中国观众的强烈共鸣?柴静公益片“穹顶之下”和电影“狼图腾”的热潮,是否反映中国公众对环境的焦虑已经达到临界点?
许多分析人士认为,今年的两会,表面上看规模盛大,声音统一,但底下给人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之感。 从军中要员谈郭伯雄之子郭正钢案点出“父母难脱责任”,到江苏省长和省委书记双双缺席引发猜测;从负责领导人安全的中央警卫局高层换人,到外媒盛传当局派人赴美国追查令计划之弟令完成下落,值得解读之处甚多。就在两会期间,美国最权威的中国学者之一沈大伟发文,称中共在中国的统治已进入残局,在媒体和学术界引发轩然大波,更增加对中国局势的争论与揣测。这次两会最值得解读的信息是什么?中国的局势到底是统一稳固,还是像沈大伟说的那样在走向崩溃?
今年春节,一部颇有争议的电影却席卷票房,撼动了许多人的心灵,它就是“狼图腾”。原书作者曾因参与1989年天安门民主运动而入狱,导演则是曾经在中国遭禁的外国导演。“狼图腾”凭什么引起中国观众的强烈共鸣?这股热潮是否反映中国公众对环境的焦虑已经达到临界点?
许多分析人士认为今年的两会给人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之感。 就在两会期间,美国最权威的中国学者之一沈大伟发文称中共在中国的统治已进入残局,从而引发轩然大波,更增加对中国局势的争论与揣测。这次两会最值得解读的信息是什么?中国的局势到底是统一稳固,还是像沈大伟说的那样在走向崩溃?
今天VOA卫视第二小时播出《焦点对话》节目。今天讨论的话题有:1) 两会看点多,习王打虎有续集? 2) 从柴静雾霾片,透视中国环境灾难。参加讨论的四位嘉宾是:中国民间学人王康; 人权组织“公民力量”创办人杨建利; 政论作家、时事分析人士陈破空;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博士,转型问题学者程晓农。
中国大陆这几天的热词不是人大政协“两会”,也不是习近平的“四个全面”,而是“柴静”。这位央视前记者在两会前夕推出公益纪录片“穹顶之下”,聚焦中国雾霾现象,在民间引发巨大的忧患意识和各种争议,也导致政府高度紧张,试图紧急舆论刹车。柴静纪录片传达的信息,早就被有识之士和环保组织大声疾呼过,它的轰动效应从何而来?中国的环境破坏深入天空,土地,河流,食品方方面面,现在还有救吗?从何做起?
人大政协两会之际,中国政坛戏码不断。先是中纪委发文痛批清朝“裸官”庆亲王,引发谁是“当代庆亲王”的全民竞猜。接着军方拿下前军委副主席郭伯雄之子郭正钢少将,引发“郭伯雄呼之欲出”之说。与此同时,负责中共最高领导人安全保卫的中央警卫局据传出现人事变动,引发联想。最后,去年以“你懂的”一句话点评周永康案的政协发言人吕新华,今年再度发挥创造力,说党和群众对反腐态度一致,都“很任性”。习近平反腐要“任性”到什么时候?风险是否越来越大?
中国大陆这几天的热词不是人大政协“两会”,也不是习近平的“四个全面”,而是“柴静”。柴静纪录片传达的信息,早就被有识之士和环保组织大声疾呼过,它的轰动效应从何而来?中国的环境破坏深入天空,土地,河流,食品方方面面,现在还有救吗?从何做起?
人大政协两会之际,中国反腐戏码不断。军方一举宣布14名军中要员下马;中纪委发文痛批清朝“裸官”庆亲王,引发谁是“当代庆亲王”的全民竞猜;政协发言人吕新华在今年两会记者会上说党、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反腐态度都“很任性”。习近平反腐要“任性”到什么时候?风险是否越来越大?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