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前夕,美国艾滋权益非政府组织“艾滋政策项目”星期三致函中国河南省省长,促其释放被刑拘的郑州艾滋病公益律师常伯阳。总部在费城的艾滋政策项目执行主任凯特•克劳斯女士在这封公开信中说......
美国一陷财政困境的学区正与一所中国私校商讨结成伙伴关系,希望不仅引进该私校高升学率教学方法,而且获得这所私校的投资。即将启程前往中国的学区主管对此行充满期待。实现选择性教学的中国私校真能拯救陷于财政困境的美国公校吗?
中共三中全会改革计划提出国企改革至今已经一年多,顶层设计方案作为总纲式文件修改了十多次仍迟迟未能出台。不过最近,数项涉及国企改革的具体方案露出水面,这是否意味着这场攻坚战终于打响?
中国最近在国际舞台上频频向东南亚国家展示提供投资与经济发展机会的合作姿态,但同时又表示在领土主权问题上绝不退让。有专家认为,东南亚国家面临着选择主权还是经济利益的两难处境。
国际笔会狱中作家日呼吁中国政府释放资深媒体人高瑜。国际笔会下属的独立中文笔会法律顾问李进进告诉美国之音,对于高瑜被指控“向境外泄漏国家秘密”罪,明镜新闻集团总裁何频已经向高瑜的律师莫少平提供证词,指明镜未从高瑜那里获取所控告文件。
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北京举行峰会。尽管两国间有很多分歧,但继续发展两国关系是历任两国领导人的共识。在纽约,一个从事促进美中关系将近半世纪之久的非政府组织,星期一举行年会,他们收到了奥巴马和习近平两位领导人的贺信,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出席了会议并发表演讲。我们连线美国之音驻纽约记者方冰,请他介绍最新情况。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星期一在纽约表示,美中关系历经8届美国政府、6任中国领导人的35年历史,已被证明是美国外交政策中一贯且跨党派的议题。他希望美中两国领导人会晤成功,因为他认为,“美中两国如果对抗,对世界和两国都是灾难”。
中国本土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星期五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发表演讲时说,只有忽略人的阶级性的作品才能走向世界。刚参加了中国国家主席模仿1942年在延安的毛泽东而举行的文艺座谈的莫言,似乎刻意要让外界看到他的文艺思想其实不仅与72年前.....
美国总统奥巴马即将前往北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并将会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长期致力于促进双边关系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表示,这是奥巴马总统第16次会见中国领导人,将对美中关系起积极影响。
在奥巴马总统即将启程前往北京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并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前夕,纽约大学法学院著名法学教授孔杰荣表示,美中应在尊重法治方面加强合作,奥巴马总统应敦促北京考虑通过国际机制解决东海、南海海域主权争端。他还表示,中国应证明其拥有符合法治的司法审判,北京所希望的“中美加强反腐合作”才能落实。
100年前,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诞生了第一位来自中国的教育学博士郭秉文。他回中国后创办了中国第一所被称为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东南大学,并造就了许多教育家。郭秉文被誉为“中国现代大学开创人”。100年后的今天,这位中国高等教育先驱以及培养了这位先驱的哥大教育学院,对于当今中国的教育改革有何意义?不同时期来自中国的在美学者、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近年来,中国大陆来美留学的学生不仅人数增长快,而且年龄也趋小;不仅来读研究生和大学,而且来读中小学的也越来越多。美国之音记者发现,不少中国家长喜欢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美国的住宿军事学校上学,是因为中国应试教育制度 “抛弃”了他们想上高中的孩子;而介于中美教育中间地带的美国军校成了帮助他们孩子更好成长的另类选择。
悼念中国民主运动思想家陈子明的追思会在纽约举行。与会者高度评价陈子明的学识、思想、人格和作为反对派领袖人物的素质。多位陈子明生前好友追忆了他的事迹,不少海外异议人士或团体出席发言或发来书面悼词。
在美国纽约和新泽西等州实施埃博拉强制隔离政策引发广泛争议后,美国联邦政府星期一出台新的建议指南,敦促来自西非疫区的“高危”人员在回到美国后,采取自愿隔离21天的方式。新宣布带来什么反应? 纽约作为世界大都市如何应对埃博拉的传播?我们连线了美国之音驻纽约记者方冰来了解有关情况。
《百万中国人移民非洲》一书作者、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傅好文,在纽约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在全球对抗埃博拉病毒蔓延的斗争中,中国错失了一次建立软实力的良机。
《百万中国人移民非洲》一书作者、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傅好文,在纽约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在全球对抗埃博拉病毒蔓延的斗争中,中国错失了一次建立软实力的良机。他表示,美中在非洲的竞争,在经济上并非直接对手......
纽约一家靠近肯尼迪国际机场的医院星期二举行记者会,该院的传染病专家说,他们已经为应对埃博拉病人的到来做好了准备,不过到目前为止纽约还未见任何埃博拉病例。他们同时呼吁民众不要紧张,不要有点发烧或恶心就以为得了埃博拉,尤其是如果没有离开过纽约。
纽约历史博物馆正在展出一项以《美籍华人》为主题的展览,据美国官方的统计,纽约是全世界除亚洲外华人人数最多的城市,有50万。在纽约进行这样的展览有什么意义?它与其它类似主题的展览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连线了美国之音驻纽约记者方冰,请他来介绍有关情况。
正在纽约展出的《美籍华人:排斥与接纳》展,把华人移民美国将近200年历史放在美国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同时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把美籍华人的移民故事纳入“何为美国人”的主题中加以讨论。高科技的运用、丰富的文物使这一展览别具一格。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