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音记者
中国外交部网站近日以中英文双语刊登了中国驻南非大使林松添的署名文章,警告非洲不要落入破坏中非合作的“陷阱”。林在文章中就法国《世界报》(Le Monde)披露中国入侵非盟总部电脑系统窃机密数据一事斥责西方媒体“分化破坏中非团结的险恶用心”。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国防部长西塔拉曼当地时间2月3日前往拉达克以北约280公里的道拉伯格玉尔地,视察了驻守在那里的印度边防官兵。当地距离印度与中国边境实际控制线仅8公里,被印媒称为是印中实控线的“极点”。观察人士认为,印度防长前往那里视察极不寻常。自去年印中两国结束在洞朗地区(印度称都克兰)的对峙以来,两国都动作频频。有学者指出,印中正陷入一种冷战式的关系。
美国总统川普在他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中警告说,朝鲜不计后果地谋求核导弹可能会很快威胁到美国本土。但他表示,美国正在对朝鲜施加最大压力,以阻止这种情况发生。
“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最近在美国有影响力的出版物《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文章,阐述美国如何利用自身的“软实力”去应对中国和俄罗斯等威权国家“锐实力”的挑战和威胁。约瑟夫·奈表示,“锐实力”的挑战是现实存在的,但应对“锐实力”的挑战应该是谨慎的,否则会起到反效果,反而会危害到自己的“软实力”优势。美国之音记者林枫做了进一步分析。
据路透社独家报道,刚刚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发言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智囊刘鹤将在今年中国“两会”后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经济和金融。
美国总统川普星期四抵达瑞士小镇达沃斯,出席2018年冬季世界经济论坛。 这是自克林顿总统以来,首位美国在任总统参加世界经济论坛。按计划,他周五对全球商界和政治领袖发表演讲。届时,他将阐释他的“美国优先”的议程,并呼吁重塑公平和互惠的贸易机制。“美国优先”的理念是否与世界经济论坛所主张的自由贸易、全球化背道而驰? “美国优先”的背后是否是一些观察人士所说的单边主义?美国之音记者林枫跟我们探讨了这些问题。
美国政府关闭三天之后,参众两院终于通过一份为期三周的临时拨款法案,以维持美国联邦政府运转至2月8日,但政府关门的阴影显然还没有最终散去。连日来,新华社多次发文,指美国政府关门凸显美国政治极化加剧的现实...
话题:美国政府关门能凸显中国极权政治的优越性吗? 中国官媒新华社最近多次发文,指美国政府关门“反映出美国政府治理能力下降、政治信用透支的深层次问题。”另有社评将美国政府关门同西方民主制危机连在一起,称美国的政治现实将使得世界上愈来愈多的人们“反思这种混乱的政治制度的可行性以及合法性”。政府频频关门,华盛顿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它是不是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民主制度的危机?是否又凸显中国极权政治模式的优越性? 嘉宾:北京独立传媒人、时政作家洪振快;旅美学者、时评人秦伟平
美国政府关闭三天之后,参众两院终于通过一份为期三周的临时拨款法案,以维持美国联邦政府运转至2月8日,但政府关门的阴影显然还没有最终散去。连日来,新华社多次发文,指美国政府关门凸显美国政治极化加剧的现实,“反映出美国政府治理能力下降、政治信用透支的深层次问题。”另有社评将美国政府关门同西方民主制危机连在一起,称美国的政治现实将使得世界上愈来愈多的人们“反思这种混乱的政治制度的可行性以及合法性”。政府频频关门,华盛顿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它是不是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民主制度的危机?能不能凸显中国极权政治模式的优越性?
1月21日,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展开了为期一周的东南亚访问,希望在面对中国军力迅速增强的背景下,与印尼和越南加强军事上的合作。另外,1月17日,美国军舰进入南中国海的斯卡伯勒浅滩(中国称黄岩岛)12海里巡航事件继续发酵,中国官媒连日来发文猛批。美中两国在南中国海和军事上的较量是否在升级?台湾《亚太防务》杂志总编辑郑继文先生为您带来分析。
1月23日,广东知名人权律师隋牧青收到广东司法厅对其下达吊销律师执业证的行政处罚的预先通知书,其中一项理由是指控隋牧青2014年在为北京人权律师丁家喜辩护过程中,在法庭上有扰乱法庭秩序行为。不过,隋牧青认为,这是当局对他代理的一系列人权案件的秋后总算账。隋牧青律师本人通过连线为您介绍详细情况。
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下月开幕。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将派选手参赛。很有名气的朝鲜牡丹峰女子乐团的领军人物玄松月作为平壤特使访问韩国刚刚结束。南北双方互动似乎渐趋热络,这方面有何进展?中方在平昌冬奥会方面有何动静?
香港书商桂敏海两年前离奇失踪后来神秘出现在中国官方媒体上称自愿返回内地自首,一直被监控在其家乡宁波,日前在两名瑞典外交官陪同下前往北京治病,途中被多名便衣警察带走。这件事有什么进展?瑞典和中国有什么反应?
美国川普政府日前表示,美国当年允许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个错误,并指责北京正在让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一步远离自由市场经济。与此同时,川普政府正采取具体行动向中国发难,显示美中之间一场贸易战或在所难免。
中国大幅加强了在中朝边界的安全戒备措施,不仅加装了监控摄像头和核辐射探测器,还增派了军队强化对边界的巡逻。坐落在在中朝边境的辽宁省丹东市,人们可在街头看到警惕间谍活动的标语。有分析认为, 尽管朝鲜半岛紧张局势暂时出现一定缓和,但中朝关系持续恶化,北京正在为朝鲜半岛可能出现不测未雨绸缪。
两名美国国会议员日前联名发起了《美国政府通讯保护法案》,禁止美国政府或相关单位采购和使用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的产品。不久前中国蚂蚁金服收购美国“速汇金”的并购案遭到美国政府否决。此前,美国国会两党议员已经提出法案,希望提高外国在美投资委员会的审查权限。分析认为,主要目的是针对中国企业对美国战略领域的投资。美国收紧中国对美投资背后的考量是什么?中国资本进军美国市场是否正面临哪些限制和挑战?我们邀请了美国之音记者林枫探讨了这些问题。
美国《纽约客》杂志在今年元旦刊发了记者、中国问题专家欧逸文的文章,标题是“让中国再次强大”。文章说,川普总统重拾“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做法等同于将全球事务领导者的角色拱手让给中国。文章引发了美国外交政策学者和观察人士的关注。另外,川普的国家安全战略将中国和俄罗斯视作是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美中两国在外交、经贸和战略等领域的交锋,无疑是2018年全球事务的最大看点之一。以欧逸文的文章入手,美国之音记者林枫跟我们探讨了川普总统的外交政策,以及美中在争夺全球领导力方面的竞争。
2017年6月至8月,中国与印度在两国与不丹交界的洞朗地区,也就是印度所说的都克兰地区发生了一场持续70多天的紧张对峙。这场对峙无疑是2017年中印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事件。虽然对峙最终以和平方式收场,但它却给两国关系蒙上一层阴影。与此同时,美国川普政府上任以来,抛出了“印太战略”的概念,强调印度在这一战略中扮演的角色,特别是在军事和安全领域的角色。洞朗对峙和印太战略给美中印三角关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美国之音记者林枫介绍了详情。
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军舰两个月里两次发生相撞事件,事故都发生在凌晨,都是与大型商用船只相撞,出事的“菲茨杰拉德号”和“麦凯恩号”都曾前往中国在南中国海有争议海域建造的人造岛礁12海里范围内
中国官方的新华社在西方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上推出一段关于洞朗(印度称都克兰,Doklam)对峙的英文视频,以批评和嘲讽的口吻指责印度犯下“七宗罪”(7 sins of India)。制作这段恶搞视频的初衷显然是希望帮助北京在中印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对峙中博取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加载更多